首页 > 资讯 > 职场资讯 > 职场动态

“饭桌社交”已成大学生负担

职场动态2013/12/13

 

班级聚餐、社团部门聚餐、获奖聚餐、老乡聚餐,在大学生群体里,聚餐已经成为“象牙塔”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少学生表示,聚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自己的社交圈,但各种聚餐邀约已成为负担。

 

  记者调查:超六成大学生一周聚餐三次

 

  近日,记者对武大、华科、地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10所高校的300名大学生,就聚餐开支展开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所有的大学生都有过聚餐、请客的经历。有200余名学生每周参与聚餐的次数在三次左右。大学生聚餐的消费水平在人均30-50元之间,以AA制为主,也不乏因过生日、获奖学金的同学主动请客。若按一周聚餐三次计算,一名大学生每学期聚餐花销可达千元。据记者了解,目前,武汉高校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大多在800元至1000元之间,聚餐开支相当于花掉了一个月的生活费。“请客吃饭可以联络同学间的感情,虽然有时候挺不想去的,但面子上挂不住,所以即使纠结半天,最后还是会硬着头皮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大一的陈同学说。

 

  武汉某高校大二学生小彭家在农村,家境较为贫困,面对一次次的社团聚餐邀约,他的心情很复杂,“上大学我也希望认识更多的朋友,但很多家在城市的同学,每次聚餐都会点一些‘大手笔’的菜,参加了一两次便有点吃不消。”

 

  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大三韩同学家在湖北农村,面对一次次聚餐邀约,他的心情总是很复杂,“我也希望能通过聚餐认识更多的朋友,但经常参加聚餐确实有点负担不起。”考虑到他的家境情况,每次与同乡同学聚餐时,其它家境稍好的同学总会抢着买单,让他感动。“他们知道我家里条件不好,就会尽量少让我出钱,但这样总吃别人的,总是不太好。”

 

  高校探访:“非饭桌社交”受学生欢迎

 

  记者探访发现,聚餐是不少高校社团组织部门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但一些社团开展的“非饭桌社交”受到不少同学的欢迎。

 

  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苏同学大一刚加入院学生会时,连同一个部门的同学都认不全。院会开展的素质拓展将不同部门的成员分在一个小组里,从自我介绍到接受校园大寻宝任务,从男生载女生爬上绝望坡的竞速赛到“逢七必过”的数数游戏,在互相鼓励着完成游戏任务的过程中,不同部门的同学迅速熟络起来。在其它高校,素质拓展也成为学生社团青睐的一种社交方式。中国地质大学“山中花儿”爱心助学团、武汉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也会定期举行全团参与素质拓展活动。

 

  “很多同学虽然心理不情愿,但还是会去参加聚餐,这体现了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基本需求。聚餐是一种比较容易让所有人都接受的形式,但它显然不是最好的社交方式。”地大新闻系主任孟霞说,由于聚餐的成本较高,对于没有独立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来说,过分频繁的聚餐会加重学生的经济负担。她认为,请客聚餐确实有助于人际交往,但并不是绝对的。其实,很多要好的关系是大家相互帮助的结果,而不是大家吃一顿饭就好了。即使饭桌上真能搞好关系,那成本也太高了,而且还不能够保证这种关系的长久性。

【转载请注明转自番禺招聘网P3.cnhttp://www.p3.cn

番聘人才网P3.Cn是广州番禺地区镇街招聘求职的“线上+线下”人才服务平台,所有招聘信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广州优才网络信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企业招聘热线:13798187733  办公地址:广州市番禺区桥南街南郊路131号

粤ICP备2021087845号 |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011300313  | 公安备案号 44011302000367 | 粤B2-20241613

工作日 周一到周五

时间 8:30~18:00

企业服务热线 13798187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