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属于一种稀缺的人力资源
有专家指出,如果“网红”普遍具备持续稳定的内容创造力,并且与主流价值观相契合,那么这一种新型职业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也会制造出一种全新的消费模式,从而推动传统经济的增长。当然这个美好的愿景要基于“网红”的专业素质“合格”。
近来,网红不单单只出现在直播与电商平台上,微博、微信等各大社交平台以及网络游戏平台甚至资源共享平台,都可以寻见“网红”的身影。不仅如此,一些知名的娱乐明星也开始涉足“网红”事业。
网红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除了得力于微信、微博、直播等多方公众网络平台,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充分利用这些平台的基础上有效地赢得了足够的粉丝数量。有了粉丝的关注,网红们又纷纷转移注意力,开始把粉丝数量转化为产品购买力,由此迅速滋生了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网红经济。
据有关报道称,今年红人产业的估值预计接近580亿元,远远超过去年中国电影的440亿的票房金额。这一新兴经济模式背后隐藏的经济利益让人不得不予以“重视”。
据收集资料分析,现今,网红变现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微商、广告、打赏。无论以哪一种方式变现,一般网红的月收入均可过万,而知名网红一个月的收入为20万至100万不等。由此可见,“网红”的确算得上是一种稀缺的人力资源。
但是网红的价值不单单止于市场输出价值或者缓解就业压力,在经济层面上,网红有着更深的价值。
原因有二,其一是众所周知的,网红吸引了一部分庞大的粉丝团体,在日常与粉丝互动过程中输出了情感与价值观,使得自身与粉丝之间的关系更具黏性,而后就建立了当今的新兴消费模式。其二,网红对粉丝输出商品的同时,也能够收集有效粉丝的消费习惯与审美情趣,从而为粉丝制定产品,更加开阔的模式是,粉丝甚至可以参与到设计步骤中来。这又是另一种新的商业模式——C2B,即消费者驱动商业模式。之后围绕网红商业链还可以开展网红孵化公司、网红培训班、网红营销公司等等新的业态形式。
由此可见,网红商业的时代才刚刚开始,现任网红们如果想要把自己的粉丝效益更大化,最基本的还是要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多学习,多思考,传达给粉丝们更多的精神财富。空洞无物的内容接受起来简单,但是没有什么时效性,反而会缩短“网红”本身的寿命。
【转载请注明转自番禺招聘网P3.cnhttp://www.p3.cn】